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简介发表时间:2021-12-17 14:54 北大门的两根门柱高度为11.7米,象征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。俄历的十月对应的是中国的十一月,俄国十月革命就发生在1917年的十一月七日。
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中轴线的最北端,这里也是雨花台的北殉难处,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,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。烈士就义群雕由179块花岗岩拼装组成,于1979年落成。这座雕塑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、雕塑家刘开渠等指导,来自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。烈士就义群雕是我国同类题材中最大的花岗岩石刻,这些年来,它已经成为革命先烈大义凛然、视死如归形象的象征,也是南京红色文化的标志。群雕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,着力刻画人物的眼神和面部表情,塑造了九位烈士就义前的不屈形象。这九位烈士是牺牲在雨花台的不同身份、不同阶层的代表,他们中有工人、知识分子、农民、学生、女干部。之所以选择九位烈士,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九有“为大至多”的含义,表明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众多。 (可做现场教学点) 这棵丁香树是1982年由乐于泓亲手种下的,为了纪念牺牲在雨花台的女烈士丁香。 丁香原为苏州一个弃婴,从襁褓里的纸条得知其生日是1910年4月4日,所幸,一位美籍女牧师收养了这个弃婴,取名丁香。 丁香家教严格,志向远大。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,她结识了进步青年乐于泓,一起加入革命。1932年4月,两人结为革命伴侣。同年9月,丁香在北平参加一个秘密会议时,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,于12月3日在雨花台从容就义。而此时,她已身怀六甲,噩耗传来,阿乐悲痛欲绝。在祭悼丁香时,他写下了“情眷眷,唯将不息斗争,兼人劳作,鞠躬尽瘁,偿汝遗愿”的誓言。 因为深深爱恋丁香,阿乐始终独身一人。直到1950年10月,已是中国人民解城军第十八军宣传部长的阿乐,在部队进军西藏的途中,遇到一个酷似丁香、名叫时钟曼的姑娘,他才打开了关闭18年的心门。4年后成婚,并为第一个女儿取名为“乐丁香”。或许是天意,二女儿的生日是4月4日,而这一天恰是丁香的生日。 1982年,在丁香烈士牺牲五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,阿乐来到雨花台栽下了这棵丁香树。1992年阿乐去世后,时钟曼又领着女儿从沈阳来到南京,将阿乐的骨灰静静地安放在丁香树下。 “丁香”景观是一个“时钟”,白色的冥思碑为时针,镌刻着阿乐的誓言。指针定格指向纪念碑,象征着时间积淀、精神永恒。 (可做现场教学点) 东殉难处,是1945年后国民党反动派的秘密刑场,雨花英烈中的谍战英雄,卢志英烈士就是在1948年被敌人残忍地活埋于此。1951年这里建起了“革命烈士殉难处”的纪念性标志。现在大家看到的纪念牌坊及圆型黑色大理石墙体建筑是1996年重新修建的。 (此景点离中轴线路途远,只在丁香树通往西殉难处的途中讲解) 知名烈士墓位于雨花台中心纪念区的东南侧。墓地坐南朝北,用花岗石砌造而成,墓道两旁种植了倒槐树,整体朴素而庄严。这里长眠着17位知名的烈士,有南京早期的市委书记孙津川,有牺牲时年仅17岁的石璞,还有战斗在隐蔽战线,牺牲在革命胜利前夜的赵良璋、谢士炎等人。 (此景点离中轴线路途远,只在丁香树通往西殉难处的途中讲解) 西殉难处位于中心纪念区西侧,为烈士丛葬地。众多烈士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后,草草掩埋于此。任风雨侵蚀,岁月流逝。这里曾白骨累累,被老百姓称为"髅上髅"。这里建有标志性建筑,是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。 (可做现场教学点) 江苏省公安英烈墙建成于2008年4月,是为了纪念在公安战线上牺牲的干警。落成时上面已经镌刻了426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公牺牲的民警的名字。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于1989年,由两层平台托起,总共100级台阶,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中,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,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。纪念碑高42.3米,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。纪念碑采用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,有碑额、碑身、碑座构成。碑额是抽象了的屋顶,如红旗,似火炬。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“雨花台烈士纪念碑”八个镶金大字,背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、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,由武中奇书写。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“坚贞不屈”为主题的青铜圆雕,再现了烈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。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的长明灯造型取自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徽,名叫“日月同辉”,中心圆球代表太阳,四周凹凸的线条构成了月亮的图形。“日月同辉”寓意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、与日月同辉。长明灯的火种采集自泰山之巅,是十一届全运会专用圣火“国泰民安”。用圣火火种点燃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长明灯,一方面寓意雨花英烈尤其是这些无名英雄,他们的死重于泰山;另一方面还寓意“国泰民安”。用圣火点燃长明灯,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。长明灯前刻着这样一句话:“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。”用以表达我们对先烈永远的缅怀之情。 纪念碑廊位于纪念碑二层平台,分左右两侧,每边各有黑色磨光花岗石碑碑刻90块,全长144米,是我国目前最长的碑廊。东碑廊镌刻着马克思、恩格斯著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和列宁著的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》两篇文章;西碑廊镌刻着毛泽东著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,由赵朴初、费新我、武中奇、尉天池、陈大羽等36位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。 从纪念碑广场沿台阶而下便是倒影池。就雨花台红色纪念建筑群的谋篇布局而言,这里是一个过渡性的篇章。在倒影池这里,纪念碑、纪念馆以及其它纪念性建筑和两旁的山冈肃穆在一池清泉的四周,营造出怀念与哀悼的氛围,盈盈碧水触动着人们的思绪。同时,建筑学家在这里还巧妙地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,将纪念碑、纪念馆和四周景色倒映于一池碧水之中,形成了一道引人入胜的独特景观。 在倒影池南北两端分别是《国歌》《国际歌》照壁,花岗石质地,用汉、蒙、维、壮、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。设计者将《国际歌》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铭刻在雨花台纪念中轴线上,借此表达的是: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,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类的理想,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乐章。 《国歌》照壁的两边是两个造型完美的方框,既是一种装饰,又是仰望纪念碑的取景框,从这里可以仰望纪念碑的全貌。 《国歌》碑东西两侧有两座相对而立的花岗石圆雕,主题叫做“缅怀”,圆雕高5.5米,东侧战士手握钢枪肃立;西侧是一位女性,单手置于胸前,以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刻画出缅怀先烈的主题。 纪念桥跨越雨花湖,将倒影池和纪念馆连接,桥长103米,桥面两边铺设斑斓的雨花石。桥的形体十分简洁、宁静,它没有栏杆,两侧是1米宽的卧式花岗石坡面,左右两边各有12个直径1.2米花圈,合在一起共24个,喻意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人们对烈士的无限思念之情。走在桥上给人一种开敞的空间感,增加了纪念碑与纪念馆之间的整体感。它既是一座桥,下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,又是一条通道,通向绿树环抱中的纪念馆。 古朴典雅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,它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。纪念馆建筑平面呈“凹” 字形,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。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形式,加以简化,轮廓简洁而庄重,富有纪念性的美感。屋面特制的白色琉璃瓦,白色马赛克饰面的外墙,白色大理石窗框以及白色栏杆,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白色,与馆周围的绿色树林形成明显对比,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巍峨壮丽。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“日月同辉”花岗石浮雕,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,与日月同辉,这也是纪念馆的馆徽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“信仰的力量——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”为主题,上版展陈了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,总面积4550平方米。 这座尖顶方形的忠魂亭,是由南京市30万名共产党员捐资建造的,亭名由江泽民题写。 忠魂亭位于雨花台纪念中轴线的最南端,由忠魂亭、忠魂广场、《思源曲》水池、《忠魂颂》浮雕组成。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和纪念馆之间,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。《思源曲》寓意“饮水思源、纪念先烈”。《思源曲》东西两侧是《忠魂颂》浮雕,主题是“狱中斗争”和“刑场就义”。 2010年国庆前夕,雨花台新增了一个园林种植小品—花钟。花钟不仅能够准确地计时,而且每天的九点到下午六点,每隔三个小时都会响起一首动听的歌曲《小小的雨花石》。在忠魂亭前设置花钟,代表着时间流逝,但记忆永恒。 标签:南京雨花台红色党建培训中心,南京雨花台红色党建培训基地,南京红色党建教育基地,南京党建现场参观教学,南京雨花台风景区,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|